保险精算师行业大起底:薪资竞争力强、人才供给不足

2018-06-26 14:16:0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访问: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我国精算从业人员整体学历较高。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867人,占78%,其中博士83人,占2%;本科及以下798人,占22%。

  高考分数尘埃落定,专业选择影响深远。

  近年来,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学专业越发受到关注,其中最受尊重的群体之一——精算师,成为不少年轻人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

  据银保监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全国共有精算师3872人,其中就职于保险公司的精算师人数3282人,占比85.4%。

  目前,不少高校在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设立了精算专业、精算项目和精算方向。不过,精算师从业并不仅以在高校学习精算专业为前提,而是必须通过精算师资格考试,培养周期长、学历要求高。

  尽管作为稀缺人才,不少精算师仍抱怨薪酬低。但对比同行业其他职位,其颇具竞争力,只是仍与预期的理想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保险业发展粗放,一些社会资本不重视精算等专业人才的作用,导致部分公司精算师沦为摆设,产品定价、利润价值等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充分发挥风险防控的作用。

  精算行业准入门槛高

  精算专业哪家强?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30余家高校开设了保险学专业。其中,在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设立了精算专业、精算项目和精算方向的高校,包括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教授戴稳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人民大学精算专业培养主要在统计学院,从1995年起已有20多个年头,形成了成熟的模式和体系,培养的人才遍布中国保险业。保险专业的精算课程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而存在,本科阶段仅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金融、保险、投资领域人才的配套课程。精算师从业必须通过精算师资格考试。

  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于文广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保险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精算学本科专业或者精算学方向,本科精算人才的培养未来几年必然将得到井喷式发展,但是这些学生绝大多数只能到保险分公司或支公司从事一些较低端的与精算相关的工作,当前行业最为急需的是高端精算人才,总公司的精算师大多要求名校硕士以上文凭,且拥有相关精算资格证书。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我国精算从业人员整体学历较高。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867人,占78%,其中博士83人,占2%;本科及以下798人,占22%。

  从毕业流向看,我国精算从业人员主要集中于保险业。其中, 3282人就职于保险公司和保险集团,占85.4%;341人就职于保险相关行业,占8.1%;178人任职于高校,从事精算教育工作,占4.6%;29人任职于监管机构,占0.8%;42人就职于互联网创业公司、证券基金以及其他行业,占1.1%。

  在保险公司中,总精算师职位颇受重视。2017年,4家A股保险公司的总精算师均年入过百万。中国平安的姚波以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和总精算师的身份进入年薪500万以上的40位金融高管名单;中国太保总精算师张远瀚年薪475.70万元;新华保险副总裁、总精算师、董秘龚兴峰年薪278.40万元;中国人寿副总裁、总精算师、董秘利明光年薪135.24万元。

  新兴领域催生精算需求

  近年来,我国精算师人数迅速增加。银保监会数据显示,自2000年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开考以来,已有2476人获得准精算师资格,657人获精算师资格。在中国大陆工作的北美精算师、北美非寿险精算师和英国精算师的人数在持续增长。

  具体而言,截至2018年4月底,我国共有978名精算师,1123名准精算师,精算从业人员共3843人。在精算师中,978人持有一个及以上精算师资格,其中588人持有中国精算师资格,483人持有北美精算师资格,67人持有英国精算师资格,10人持有澳大利亚精算师资格,19人持有其他精算师资格。

  在准精算师中,1123名持有一个及以上精算师资格的人中,有625人持有中国准精算师资格,580人持有北美准精算师资格,26人持有英国准精算师资格,10人持有澳大利亚准精算师资格,6人持有其他准精算师资格。

  不过,保险精算这一从业人数远远不够。银保监会、原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主任赵宇龙表示,我国保费规模约为美国的34%,但精算从业人员数量却仅为美国的15%,精算从业人员密度约为美国的43%。如果依照美国精算从业人员密度与我国当前保费规模计算,我国精算从业人员需求为8984人,当前缺口为5141人。这意味着,我国精算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不仅是精算人才不足,更重要的是对精算重视不够。前一阶段,保险业发展粗放、野蛮生长,出现了功能异化、偏离保险本源、风险大量积聚等问题,与不重视精算、不深入应用精算有一定关系。

  人保财险原副总裁王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精算的真正价值不仅仅是“算”,更是“教”、“化”,即基于精算的经营管理教化并改善。精算不仅仅是揭示经营结果,更需要解释、干预并改善过程。

  赵宇龙认为,精算技术是保险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石。精算一词自产生以来,就与稳健审慎紧密相连,精算工作本身就是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预测,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离不开精算技术、精算工具和精算师。

  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传统保险领域,高校、精算咨询、会计事务所等保险相关领域,大数据、互联网、AI、养老、社保等行业快速发展,也催生了对精算人才的需求。

  对此,英国精算师协会主席威尔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量的数据必须通过合理建模和分析才能获得有效使用,而精算师恰恰具备出色的建模和分析能力,所以大数据给精算师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促使精算师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所长。

  赵宇龙建议,我国精算职业发展要扩大规模 、提高质量。例如,通过相关监管制度或指导性意见,要求保险公司在特定岗位配备足够数量的精算人员。加强行业自律,对违法违规、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精算师进行惩罚。

  保险精算历史沿革

  回溯精算师在中国的发展史,其与中国保险业相生相伴。

  改革开放后,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1996年,我国完成并公布了第一份《生命表》,打破了此前中国寿险产品定价大多参考日本《生命表》的尴尬境况。而后,我国接连不断地完成了第二、三份《生命表》,为我国寿险经营奠定了科学基础。

  1998年,原保监会成立,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人才需求亦不断扩大,随之保监会借鉴了海外精算职业体系设置,设计出台了我国自己的精算师考试和制度。

  在此背景下,1999年,首批43名“中国精算师”就此诞生。这43名“中国精算师”有现任人保寿险副董事长、总裁傅安平;国寿股份副总裁、总精算师、董秘利明光;新华人寿副总裁、总精算师、董秘龚兴峰;泰康保险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保险官尹奇敏等,大多已成为中国保险业的中坚力量。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保险业进一步开放,对精算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07年,中国精算师协会正式成立,并成功成为国际精算协会正式会员。自此,中国精算师有了属于自己的经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非营利社团组织,并更进一步加快了与世界精算业融合的步伐。


[责任编辑:杜嵩]
绿色出行
鲁冰花
中国网小记者
呵护地球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