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镶嵌在大山里的璀璨明珠----溪口竹坝村

2020-06-30 13:41:57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竹坝村是三溪村的自然村之一,这里东与大连村交界、北与白砂镇的大水源村交界,西与白砂镇的梧田村交界、南与本村温屋坑交界。蜿蜒清澈的溪水自北而来,穿村而过。村民自古以种田、管山、造纸等为业。

1929年,竹坝村民李立先、李兰芳、李立光、李绍书等进步青年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共产党,在本村组织秘密农会和暴动队。同年5月24日,他们带领本村群众参加了坑口暴动,参与打土豪、没收地主豪绅财产的斗争。7月,竹坝村与温屋坑、蕉坑、上三溪、坪畲、俞家桥、兴彩等村联合成立了东二区第6乡(三溪乡)苏维埃,李立光曾任乡苏主席。

竹坝村在暴动后顺利地完成了分田地,村里的青年纷纷参加红军,许多人还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李绍书参加红军后,在部队担任炊事员。1930年1月上旬,他在跟随部队转战江西途中,与部队失散,不久回到家中继续坚持革命斗争。赤卫队员李立藩1929年6月参加红军后,1931年在漳平永福对敌作战中英勇牺牲。1930年4月,李立先、李兰芳、李立凉参加了红十二军后,参加了出击东江等许多战斗。1931年,李立先在江西东黄坡战斗中光荣牺牲。李兰芳、李立凉杳无音讯。解放后他们三人被评为革命烈士。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一部分红军留下来组成游击队,在双髻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竹坝村民利用毗邻双髻山的优势,积极支持游击队,为他们送粮、送菜、送情报、送物质。游击队则经常帮助村民劈竹麻、砍木头、插秧、收稻谷等。

敌人为了消灭红军游击队,在通往双髻山的路口设立排哨和关卡,严禁群众带饭包出门,要昼出早归,并颁布“五光”“十杀”令,实行“计口购粮、计口购盐”等手段,妄图隔断群众与游击队的联系。1935年12月,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进一步阻止竹坝村民与游击队的联系,强迫竹坝村民移民,并限定在3天内转移到古田模坑、白砂梧田等地,移出时间达半年之久。193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又强迫竹坝村民进行第二次移民,直到1937年8月国共实现合作,村民才回到竹坝。

1945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对双髻山附近的村庄进行疯狂的“清剿”,强迫竹坝村民第三次移民,直到1946年9月村民才回到村里。

1946年11月,中共杭岩工作团在竹坝村成立,游昌炳任团长。他们以竹坝里、禾仓角为基点,以双髻山为中心,领导和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并配合解放军南下解放闽西。这时,竹坝村成为上杭革命领导的中心。1948年,上杭县委在竹坝村组建武工队(对外称复征队),竹坝青年李立湘、李立忠、李成阶、李培芳等参加了武工队。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竹坝村。竹坝群众李桂芳获悉后,及时将情报送到县委,使他们得以迅速转移。1949年上杭县城解放,9月,在竹坝村成立了近三年的上杭县委进驻上杭城区办公。李立忠调任看守所所长,李立湘调任公安班长。

解放后,尤其改革开放后,上级对竹坝村非常重视,如今水泥路已经铺设到村头。革命先烈也离开了我们其中1909年出生的游昌炳于1980年2月27日在上杭逝世,终年71岁。村民生活越来越好,目前大部分村民已经在溪口集镇购买住房。他们白天回村耕种,晚上到集镇居住,过上了幸福如意的生活。

[责任编辑:庞钧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