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2024-02-22 15:15:28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文化不兴,“魂”系何处?文化既兴,“根”在何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位于日照市莒县的陵阳街村始终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有力激发了乡村文化活力,为陵阳街道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先后获得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创建文明先进村”、“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村”、“山东省书香之村”“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团队从这一典型案例入手,通过实地调研,探索总结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意义及发展路径。

2024年1月31日,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向“阳”而“兴”团队成员来到陵阳街村,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首先阅读陵阳街村简介册并观看陵阳街村宣传片,深刻了解陵阳街村过往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新时代先进文化和新思想入村、入户、入脑、入心,为乡村振兴铸魂、化人、兴业的做法,为接下来的实地针对性调研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陵阳街村宣传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陵阳街村选择文化旅游这一发展的突破口,提出并实施了“文化兴村旅游惠民”和“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的发展思路,把陵阳的“三大文化”,即“大汶口文化、汉文化、桂花文化”有效的融为一体,成为乡村振兴新的发展亮点。

据了解,陵阳街村是中国大汶口文化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区,这里出土的3000余件珍贵文物,证明“中华文明的号角率先在这里吹响,中国最早的文字在这里诞生”。团队成员前往陵阳街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成立的“鲁东南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暨陵阳河文化博物馆”参观调研,目前中心已整理、收藏文物一万余件,每年接待参观群体逾千个,成为宣传莒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成为陵阳街村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基础,是陵阳街村用好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的生动写照。

(图为团队成员在鲁东南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参观合影)

(图为原莒县文旅局局长为团队成员讲解博物馆文化)

随后团队成员前往依托千亩桂花园而打造出的“陵阳富桂园”这一集文化、桂花、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调研,了解到陵阳街村创新文化业态,推动文旅融合,培育乡村振兴新功能,将五千年来先祖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于新的文化景观中,为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实现高质量共同富裕开辟新思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永续传承。

2020年7月份陵阳街村成功获批了国务院扶贫办“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陵阳街)实训基地”这一品牌,开启了旅游+培训的大幕。团队成员前往基地走访调研,工作人员介绍到,基地将旅游服务与培训的结合,妥善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矛盾,高密度的提升了设施使用效率,改善了游客结构,扩大了影响,提升了服务水平,同时推动了旅游服务设施的升级。规划建设的游客中心,一期建设7000平方米,按四星级设计,增加床位260个,扩大餐饮规模500人。今年旅游旺季游客数量显著提升,酒店、民宿的入住率和预订率明显提高,天天爆满,陵阳街道的文化旅游市场正持续升温。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在陵阳街实训基地参观合影)

近三年来,基地陆续培训各类人员60多批,8000余人,党史馆、陵阳河博物馆、民俗记忆馆、文藏街等文化资源为学员实践教学提供了典型教材,有效的诠释了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在党史馆参观调研)

最后,团队成员来到陵阳街道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农村娱乐体育设施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参观,团队成员纷纷对其现代化的新面貌赞不绝口。据陪同的工作人员所称,陵阳街村坚守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民立场,鼓励群众参与,丰富精神生活,深入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红色阅读”等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全民阅读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带动广大村民和家庭成员传承好家风、培育好家教、建设好家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涌现出见义勇为等一批批先进典型,以千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为建设文明陵阳贡献力量。团队成员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调查,村民也提出一致好评。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深刻意识到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推进乡村文化创新,重塑乡土文化、涵养乡风文明、繁荣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产业振兴力。(作者:韩怡然)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