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延安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布会通稿

2022-01-25 13:21:42    来源:基层网    访问:    

主持人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邵瑞华、延安市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长荆峰辉、延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副站长耿培惠、延安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办公室督查科副科长徐晓远向大家介绍我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关工作,通报2021年1-12月环境质量状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13222240071145091_7.jpg

下面请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邵瑞华介绍我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关工作。

邵瑞华: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延安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关工作。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生态环境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和服务效能,我市于2019年全面启动了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历时两年时间,以“一网、一图、一库、一端、一平台”为架构,构建起“一个体系、七个平台”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实现“决策科学化、手段精细化、服务便民化、工作高效化、办公无纸化”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硬件部分建设了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通过八大类设备可对水、空气、污染源进行精准监测。建设了17套空气自动监测站、54套微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5套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1辆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车,1辆激光雷达走航车、1架无人机、85套污染源排口视频监控等8大类监测设备。

9套水质自动监测站布设于宝塔、吴起、黄龙等6个县区,是基于6套国控站和4套省控站的补充;可监测指标包括:氨氮、总磷和总氮等9项水质指标;每4个小时上传平台一次数据,可第一时间掌握各县区出入境断面的水质情况。

17套空气自动监测站均布设于宝塔区各镇(街、新区),是对4个国控站和13个省控站的补充和延伸;可监测指标包括PM10、PM2.5、SO2、NOX(NO2、NO)、O3、CO等空气质量六项指标,以及气象五参数(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每1小时传输一次实时监测数据,为我市城区空气质量变化研判、大气污染物预测预警、污染溯源等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围绕城区和重要乡镇的空气标准站建设了54套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作为对标准站的补充。

1辆激光雷达走航车。车载激光雷达可以实现定点垂直监测、水平监测以及走航监测。可用于监测大气颗粒物、痕量级VOCs、气象五参数等,可获得大气的水平、垂直结构变化,对颗粒物污染、VOCs排放进行立体溯源和预报预警等。主要用于在城区大气重点管控区域开展巡查,运用激光雷达技术精准寻找、定位执法、源头治理,让大气污染排放源无处遁形。

5套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安装于延安市高速公路出口入城区方向;对入城区方向车辆尾气进行实时检测,检测结果实时显示并上传平台,将超标排放车辆信息反馈交通部门,实现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联合治理,联合管控。

1辆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车主要用于开展路检机动车尾气排放作业,可支撑分析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并联合交警作业,实现对区域污染的联防联控。

对延安市重点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自动监测站房及排口加装视频监控设备85套;可通过视频巡检、抽查抽检等方式,对企业污染排放过程实施全方位监控,辅助决策、执法、督察等工作。

1架无人机可加挂红外探测、空气检测和水质取样设备,可实现对流域水质和区域空气质量的定时巡航以及超标点位的污染源头管控。在运行阶段可向平台实时传输监测数据,解决了执法人员“到不了、看不见、说不清”的困惑。

软件部分建设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环境监测监控平台、环境要素大数据管理平台、测管罚协同管控平台、环境决策分析平台、综合业务管理展示平台、环境管理目标评价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七个平台。

环境监测监控平台通过接收下端空气标准站、空气微站、水质自动监测站、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站、激光雷达走航车等10方面的监测监控数据,实现自动监测数据的实时监控、报警提醒、分析展示,从而“说清”延安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环境要素大数据管理平台是市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处理、交换的基础性平台,通过数据转换、加工、校核、比对处理,形成延安市生态环境资源目录,从而实现数据资源交换共享,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

测管罚协同管控平台是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项目的业务核心系统,包括重点污染源监管、环境网格化综合管理、环境监管移动执法、机动车尾气遥感在线监控、机动车尾气检测管理、危险及固体废物管理等6个系统,通过这些子系统获取污染源数据,达到了监测有据、管理有方、处罚有度的目标。

环境决策分析平台通过对数据的比对、校准和关联度印证,进行系统性研判,从而确定污染成因,制定对应决策处置方案,形成精准治理。

环境管理目标评价平台包括工作指标任务考核系统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系统两个子系统。主要是围绕“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年度目标,通过年度任务的下发、执行、跟踪、反馈和考核,加强环境治理全流程管理,实时掌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治理工作成效。同时,将排污量大、污染风险大的企业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考核范围,倒逼企业主动承担起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珍惜企业信用考核评价荣誉。

综合业务管理与展示平台是集后台管理、权限管理与展示的一个平台,通过对生态环境主要污染源数据的采集,经系统自动加工、转化生成指导业务的示意图、数据表格、趋势图和污染地图,用不同色调图例等表现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管理成效。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集大气、水、污染源、移动执法、固废、网格员、移动办公等数据,通过手机APP向政府部门、公众和企业提供应用服务,平台为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搭建起数据传输交流的桥梁,为构建起全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格局提供支撑。

三、项目发挥的效益

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成实现了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增共赢。

政治效益: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我市生态环境“大数据”,更加充分摸清了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底数,为市政府出台环境政策、强化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增强了精准监测能力和科学监管能力;信息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更好地守护“圣地蓝”城市名片提供了坚强保障。

经济效益: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从以前的人工监测到现在的精密仪器监测,降低了环境监测成本,省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数据跑”代替了“人工跑”,提高了环境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无人机、走航车等辅助执法人员进行巡查,解决了“到不了、看不见、说不清”的困惑。

社会效益:项目的建成将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圣地蓝”名片将更加靓丽,延河水将更加清澈,人民群众环境质量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不断攀升;项目的建成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生态文明各领域相关业务数据交换共享,使数据为政府和上级部门服务的同时,为整个社会服务,让公众及时准确了解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我就介绍到这,谢谢。

下面请延安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耿培惠通报我市2021年1-12月环境质量状况。

耿培惠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下面由我向大家通报2021年1-12月环境空气及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一)延安城区空气质量状况

2021年1-12月,在遭受10次全国大范围沙尘天气的情况下,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仍达到325天,超额完成省考318天的年度目标任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3.75,较2020年改善6.5%。PM2.5从2020年的32微克/立方米改善到27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再次进入国家达标城市行列。六项指标浓度与2020年相比,除O3(第90百分位浓度)上升2.2%外,其余五项浓度均有所下降,其中PM10浓度下降3.4%,PM2.5浓度下降15.6%,NO2下降5.6%;SO2下降16.7%;CO(第95位百分位浓度)浓度下降11.8%。

(二)各县(市、区)空气质量状况

2021年1-12月,全市13个县(市、区)优良天数最多为志丹县341天,最少为延川县309天。受全国大范围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部分县(市、区)优良天数与2020年相比有所减少。

从综合质量指数来看,全市13个县(市、区)空气质量排名由好到差依次为:甘泉县、黄龙县、宜川县、志丹县、洛川县、富县、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市、安塞区、宝塔区、吴起县、黄陵县。与2020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相比,13个县(市、区)中,除志丹县上升0.3%,黄陵县持平外,其余县(市、区)空气质量均有所改善。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按照《2021年延安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案》要求,我市在18条河流及支流布设了国、省、市控等48个地表水断面,并开展常规性监测。

(一)总体情况

1-12月份,全市河流总体水质良好,在监测的48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37个,占77.1%;Ⅳ~Ⅴ类水质断面11个,占22.9%;劣Ⅴ类水质断面0个,占0%。

(二)14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状况

我市14个国考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2个,占85.7%;Ⅳ~Ⅴ类水质断面2个,占14.3%;劣Ⅴ类水质断面0个,占0%。其中壶口断面Ⅱ类,中山川水库断面Ⅲ类,杨家畔断面Ⅳ类,秀西断面Ⅱ类,昝家山断面Ⅲ类,白石咀断面Ⅴ类,沟门村断面Ⅲ类,下桃水电站Ⅱ类,南沟门断面Ⅱ类,沮河户村断面Ⅲ类(剔除2月数据),龙安断面Ⅱ类,朱家沟断面Ⅲ类,寺滩断面Ⅲ类,王瑶水库断面Ⅲ类。

(三)13个县(市、区)出境考核断面水质状况

根据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1-12月份,我市13个县(市、区)出境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8个,占61.5%;Ⅳ~Ⅴ类水质断面5个,占38.5%;劣Ⅴ类水质断面0个,占0%。

安塞区上李家湾断面Ⅲ类,水质良好,与上年同期Ⅲ类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宝塔区杨家湾断面Ⅳ类,水质为轻度污染,与上年同期Ⅲ类相比,水质有所下降。延长县寺滩断面Ⅳ类,水质为轻度污染,与上年同期Ⅲ类相比,水质有所下降。子长市苗家沟断面Ⅳ类,水质为轻度污染,与上年同期Ⅴ类相比,水质有所好转。延川县杨家畔断面Ⅳ类,水质为轻度污染,与上年同期Ⅳ类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吴起县金汤断面Ⅲ类,水质良好,与上年同期Ⅳ类相比,水质有所好转。志丹县马老庄断面Ⅲ类,水质良好,与上年同期Ⅲ类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甘泉县沟门村断面Ⅲ类,水质良好,与上年同期Ⅲ类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富县陈家洼断面Ⅲ类,水质良好,与上年同期Ⅳ类相比,水质有所好转。洛川县枣园村断面Ⅲ类,水质良好,与上年同期Ⅲ类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黄陵县户 村断面Ⅲ类,水质良好,与上年同期Ⅲ类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宜川县昝家山断面Ⅳ类,水质为轻度污染,与上年同期Ⅲ类相比,水质有所下降。黄龙县界子河断面Ⅲ类,水质良好,与上年同期Ⅲ类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四)11条市级主要河流(河长制)水质状况

延河水质良好,与2020年良好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清涧河水质轻度污染,与2020年重度污染相比,水质明显好转。北洛河水质优,与2020年良好相比,水质有所好转。仕望河水质优,与2020年良好相比,水质有所好转。石堡川河水质优,与2020年良好相比,水质有所好转。云岩河水质优,与2020年良好相比,水质有所好转。周河水质中度污染,与2020年轻度污染相比,水质有所下降。涺水河水质优,与2020年优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葫芦河水质优,与2020年良好相比,水质有所好转。沮河水质良好,与2020年良好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杏子河水质优,与2020年良好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五)湖库水质状况

王瑶水库和南沟门水库均为Ⅲ类,水质良好。

通报完毕,谢谢!

主持人:

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请提问。

问题一:刚才从邵瑞华副局长的介绍中,我们已经对延安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有了大致的了解,您刚才提到的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一网、一图、一库、一端、一平台”为架构,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邵瑞华:好的,感谢您的提问。

延安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中,“一网”是指天地一体化自动监测网。目前延安有中省市水质自动监测站共19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微)站共88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站1个,5套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1辆尾气遥感监测车、1辆激光雷达走航车、1架无人机,通过这些自动化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对延安各市(县、区)及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为科学监管和决策提供依据。

“一图”是指生态环境一张图,在生态环境一张图上可直观查看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机动车尾气、污染源排放状况等,为环境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一库”是指环境要素数据库,是市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处理、交换的基础性平台,通过数据转换、加工、校核、比对处理,形成延安市生态环境资源目录,从而实现数据资源交换共享,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

“一端”是指生态环境“互联网+政务服务”APP客户端。客户端包括政务端、企业端和公众端,通过客户端可打通生态环境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及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系统”是指环境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系统中包括七个平台,通过这七个平台可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管理手段精细化,服务便民化、工作高效化,办公无纸化”的目标。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问题二请问立足于大数据、大平台,我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后在公众服务方面将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

邵瑞华:谢谢您的提问。

经过五个多月的试运行,我们手机APP公众端已经正式开放。我市每一位市民都可以利用手机下载“生态延安”APP后,免注册进入公众端,主界面中可以很直观地对所生活区域的空气质量和河流水质进行查询,了解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数相关科普知识以及每日天气状况和生活指数。“生态延安”APP主要有四大功能版块,分别是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建言献策和环境举报。

“生态延安”APP融合了国控、省控、市控三级大气和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实时发布各县(区、市)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空气质量每小时、水环境质量每四小时动态更新并实时排名,随时展示监测点位和监测断面的主要指标数据和超标情况,直观展示区域空气质量和上下游水质变化趋势,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和网格化监管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同时,建言献策和环境举报功能可以让广大群众切实参与到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为守护蓝天绿水青山贡献智慧,使每一名群众都能成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员、信息员、情报员”。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问题三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非现场执法方面有哪些亮点?

邵瑞华:谢谢您的提问。

2021年1月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环执法〔2021〕1号),在“优化执法方式,高效统筹行政执法资源”部分,明确提出要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大力拓展非现场监管的手段及应用,将其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重要方式。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次明确了电子技术监控设备可用于记录违法事实,电子数据可作为行政处罚证据。非现场执法在生态环境执法中的地位愈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为确保非现场执法“全天候”、“全方位”、“全人员”,市生态环境局还了印发《延安市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工作制度(试行)》,对我市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事项、流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强调了要定期、不定期运用我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其它现有的各类信息平台开展非现场执法工作。

我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可通过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环境质量实时数据、污染源视频监控、废水废渣运输车辆GPS定位设备、产废企业关键点位视频监控、无人机、走航车等科技手段,精准发现环境违法行为,收集、固定违法事实,有效衔接现场检查,依法追究当事人的相关法律责任。

基层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还可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掌握各辖区环境质量现状。采取“分析预警+网格派发+非现场巡查”的方式,持续开展点对点现场执法检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办整改,目前已通过系统办理非现场执法案件31件。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问题四:我们关注到,从7月份以来,延安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持续退出全国后30位行列。请问我们主要采取了那些措施?

荆峰辉:感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您提出的这个问题。

2021年,我们按照中省关于污染防治攻坚战部署要求,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夯实治水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组织召开专题会、工作会、调度会等各类会议,及时研究部署流域重点治水工作。制定印发了《延安市碧水保卫战2021年工作方案》《延安市2021年落实企业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实行目标、任务、时限、责任“四张清单”管理制度,交办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380条,企业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工作任务436条,持续强化流域上下游水污染防治补偿机制,累计扣缴县区补偿资金0.94亿元(近年来累计2.94亿元),有力夯实了各县区治水责任,有效推动了流域治水工作任务落实。

二是系统推进治水任务。首先坚持刚性治标,以排污口、涉水企业等为重点,持续开展流域涉水问题整治。全面启动了黄河流域延安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原则,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四项重点任务。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延河、北洛河、清涧河、仕望河和云岩河等主要流域入河排口排查监测工作。累计共出动人员677人(次),徒步行走5349公里,共排查出入河排口552个,封堵各类排污口280个,取样监测397个,达标264个,溯源整治36个,初步形成了全市入河排口信息“一张图”。其次坚持系统治本,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流域达标治理。全市确定85个系统治水项目,完成投资16.2亿元,建成34个,在建37个,前期14个。累计建成市级污水处理厂2座,县级污水处理厂14座,建成城镇(村)污水处理厂183座,污水收集管网1028.4公里,日处理规模达到26.82万吨,完成15个污水厂提标改造。再次坚持水质安全,积极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2021年纳入国家考核的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100%,完成了王瑶水库清库拉沙工程,完成了延安黄河引水工程、延长烟雾沟、子长红石峁、安塞西河口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切实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最后我们系统谋划精准治污措施。编制完成《“十四五”国考断面“一断一策”水体达标方案》,分流域分断面精准施策,科学制定治理措施和配套项目,确保实现水质达标。

三是持续强化流域治理。一是全面实施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累计投资61.92亿元,完成了水利水保、防汛保安、节约用水、水系连通、山水林田湖草、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线绿化、林业修复等项目,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5平方公里,植树造林72.25万亩,封山禁牧11.86万亩。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21年共争取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2300万,实施整治项目4个(志丹、宝塔、子长、延长),涉及行政村14个。新增完成37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推进8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6.4%。三是强化流域监测监控能力。全面完成生态环保信息化管理项目,设立9套市控水质自动监测站(9参数)、85个污染源企业站房及排污口视频监控设备,进一步提高水污染防治综合指挥能力、应急监控能力,全面提升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

四是强化完善执法监督。深化“公检法+生态环境”联动执法,对水环境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2021年先后组织开展了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子长市油煤气行业企业生态环境专项执法、严厉打击运输废水废渣车辆偷排偷倒行为等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严厉杜绝各类乱排乱放现象,帮扶企业夯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持续加大水污染防治督察考核力度,持续跟踪督办各类水环境问题,累计下达《环境问题督办预警单》42余份,有效解决了一批延河流域突出水环境问题。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请提问。

问题五:你好,请问2021年我市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徐晓远:感谢您的提问。下面我向大家通报一下2021年我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主要采取的措施。

2021年在遭受10次全国大范围沙尘暴天气,造成25天污染的情况下,我市优良天数仍达到325天,超额完成省考318天的年度目标任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3.75,同比改善了6.5%。PM2.5浓度改善到27微克/立方米,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空气质量再次进入国家达标城市行列,同时13个县(市、区)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一是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提早制定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并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重心,就全年大气治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项目”,为全市“散煤治理”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奠定基础;市政府主要分管领导坚持亲自参加全省秋冬季铁腕治霾月度点评视频会,并在会后及时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深入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锅炉改造等行业领域进行实地调研,推动管控措施落实;聚焦臭氧污染协同防治和十四运会、残特奥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召开全市调度会,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

狠抓落实,精细管理。制定了《延安市扬尘治理专项督查检查行动方案》,组织联合成立四个帮扶督查组,采取“城区督查检查,县(市、区)抽查检查”的方式,对全市13个县(市、区)和3个管委会181个建筑工程的扬尘治理情况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项帮扶督查检查,下发执法建议书28份。督查检查工作结束后,绝大部分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意识大幅度提高,施工现场各项扬尘治理措施有所改善,工作成效显著。

提早谋划,应对扬沙。今年以来,受较强蒙古气旋及西北冷空气影响,沙尘天气肆虐,我们及时印发《关于加强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沙尘天气应对工作的通知》,提前发布《高值提醒》《空气质量预报及管控建议》《研判分析报告》《污染问题通报》,做到最大限度降低本地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通过各县(市、区)和责任部门通力合作、协同共治,采取错峰施工、扬尘“六个百分百”管控、加大洒水频次、高值提醒等措施,努力将优良天数损失降到最低,挽回5天沙尘天气造成的影响,将区域性污染天数降低到25天。

定期巡航,精准溯源。依托“一市一策”专家团队,利用颗粒物激光雷达、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等先进设备,进行全覆盖走航监测,对延安市城区环境空气进行快速检测,迅速锁定污染源头,精准解决涉颗粒物、VOCs等污染问题,并结合相关数据资料针对我市国控站点污染的差异性及不同时段的污染情况进行精准分析,为我市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大气污染治理管控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保障。

常态巡查,精准管控。每月对延安市城区进行多次污染源巡查,对发现的各类污染问题及时通报,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并形成污染源台账和地图。2021年共发现我市大气污染问题253个,均已全部整改,整改率达到100%。同时,对于部分难整改、难管控的污染问题,市铁腕治气办下发提醒函1份、市大气办下发交办单29份、督办函12份进行督办交办,并针对交办督办后仍不整改的问题,对其相关责任部门和企业进行约谈,保证各类污染源问题得到有效管控和整改,为进一步做好延安市大气污染问题管控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管控建议。

调研帮扶,精准施策。联合“一市一策”专家团队,依托微风风速仪、VOCs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对延安市的油品储运销、煤化工、石油化工、表面涂装等行业进行了调研,针对企业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针对性管控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延安市工业企业治理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推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理举措,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提升行动。一是强化夏季O3和秋冬季PM2.5协同控制,全面确保空气质量在巩固中提升。二是针对我市早、晚高峰时段大气污染特点,积极协调并督导公安交警部门,加大交通疏导力度,最大限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有效缓解氮氧化物早晚高峰污染。三是实施集中供热延伸工程,扩大供热面积,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及清洁能源使用项目建设,从根本上减少煤耗。四是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防治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扬尘污染发生频次。五是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行涉VOCs行业排放台账式管理,严控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努力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确保“圣地蓝”常在。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记者提问时间就到这里。希望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及时、全面、客观地报道本次新闻发布会,如果大家还有进一步需要了解的内容,请在会后与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科联系,做跟踪和延伸报道。再次感谢四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出席。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