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星燎村棕匠,一门即将消失的手艺

2021-12-08 17:21:15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中国基层网讯(记者 彭剑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每当我读到古人苏东坡的这首词时,我就想起了外婆村里的棕匠们。

17230882293185730_75.jpg

外婆家的村庄,位于新化县孟公镇星燎村。从我记事起,星燎村的男人们,大都有一手好手艺,那就是棕匠,也包括我的二舅和满舅。至于是谁把棕匠技术带到了星燎村,舅舅告诉我,那是在解放前,村里就有了棕匠这一门手艺。

有句乡间谚语是这么讲的:千棕万桐,永世不穷;家有千棵棕,子孙不受穷。三竹坳的棕匠,在我们方围10公里是远近闻名的,也是吸引外地女人嫁来星燎村的一块“磁铁”。

17233821333985570_75.jpg

我的初中生涯,是在外婆那边的太阳中学度过的。我不但见证了棕匠们曾经的“辉煌”,也差点进入了棕匠的行列。棕匠不像其他吃百家饭的手艺那样,农忙季节时很少外出做活计,只有闲空时才奔波在外,平时一般都在自己的家里,编制好各种棕制品,挑在肩膀上沿村叫卖。

自从我在外婆那边就读以后,满舅给我下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每天早上要完成两根棕绳任务的编制。编棕绳,就是把一块橡胶皮缠在膝盖上,随后抽两至三根小棕丝,用右手在膝盖上进行推揉,绳子要紧细兼得。舅舅下达的任务,我是雷打不动的完成。于是,我对整个棕匠手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来,由于对梅山武术的痴情,我就放弃了令人羡慕的棕匠活。

17241212784530877_75.jpg

编织蓑衣非常繁琐讲究,需要多道工序,历经好几天才能编织成一件成品,每件至少要用去10斤棕片。具体的工艺流程就不是我这个外行所能说清道明的了,但我知道的是,织成的蓑衣穿在身上,任凭再大的雨,也不会让人淋湿。

以前听舅舅说:编织蓑衣要做到三心:即细心、耐心、用心。不同的棕匠编织的蓑衣就不一样,这其中关键的区别就是手艺的不同。有的棕匠编织的蓑衣挂肩,穿着不舒服,而且不耐用,而舅舅编织的蓑衣却很是合体,舒适,耐用的。

17244466942176621_75.jpg

棕匠活,在九十年代初,是一门很吃香的活,也是星燎村人对外炫耀的资本。据当地人讲,星燎村的棕匠师们,一年当中也要去外面干上两三个月左右的活,足迹遍布怀化、益阳和娄底三市的部分乡村。他们出去时,一般都是师傅带徒弟,丈夫带老婆,哥哥带弟弟,有时也是师傅们独自一人。他们在外编制的活儿以蓑衣和棕毯为主,因为在那个年代,蓑衣与棕毯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自然很受村民的青睐。

在星燎村的向家院组,我采访了一位棕匠人,他叫向献乔,今年70岁,老人从18岁就接触棕匠活计,至今已有52年的历史。并一直在延续着。老人18岁时拜院落里一位老棕匠为师,因有一门好技术,老人在远景做棕匠时,赢得了一伍姓女子的芳心,23岁时抱得美人归,结为伉俪。结婚后的夫妻俩妇唱夫随,忙时在家务农,闲时外出从事棕匠活。老人告诉我,棕匠师的工具很简单,那就是弯针、耙子、油筒、叉子、剪刀和一块橡胶皮,一件蓑衣和棕毯,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完成。老人还告诉我,虽然棕匠行业赚不到什么钱,但为了把这门技术传承下去,只要身体好,就会一直做下去!

17252750713508460_75.jpg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工艺逐步在人们的生活里消失了,永久地被封存在人们的记忆里,但偶尔从记忆里拿出来逐个品味时,会觉得就像一壶陈年老酒回味无穷……

如今散布在乡间的棕匠大多改行了,那些天然环保的棕制品叶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只留下依稀记忆在岁月深处,成为了我们日后温馨的回忆。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