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门户网

【系列励志纪实散文】⑮那年,我只身莽闯大西北

2023-06-13 10:55:4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傅江宁

咣咣--咣咣,火车有节奏的发出阵阵鸣笛声,一路狂奔前行,我的心也飞向了我早已向往的目的地--——新疆乌鲁木齐农星总局。

故事还得从上海知青讲起,六十年末,毛主席号召青年上山下乡,号召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建设边疆,改造边疆,当时几十万上海青年踊跃,响应毛主席号召,来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新疆农垦总局下属单位的农场工作。一般工作了几年或十几年,后来中央又来了政策,知识青年可返城,这些在农场工作了若千年的上海青年陆陆续续地返城了,农场为了弥补这些名额,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一批青年,因此,才有了新疆农垦总局下属的农场要招工一说。不甘寂寞不安于现状的我,说服了老婆、说服了父母、说服了岳父母,带上借来的8元钱和5斤全国通用粮票,告别了父母和岳父母,告别了踩满我童年脚印的家乡,告别了和我一起长大的亲朋好友,怀着不到黄河心不甘的雄心壮志,踏上了西北去的路途。

当时,政府禁止人口流动,就湖南而言,见到有青年走新疆是不允许的,如果发现有走新疆的,当地公安局会劝其回来,为防止人员流动,公安机关会派人在车站、码头蹲守,发现青年买新疆的车票,他们会问明原因,若是找工作的是不允许放行的,为了躲过因买车票带来的麻烦,我不直接买去新疆的车票,而是一节一节买,如我先买去河南郑州的车票,从郑州别再买去新疆乌鲁木齐的票。

河南郑州是京广线和陇海线的交汇处,十分繁华热闹,全国各省去新疆的青年都会在这里汇集搭特快车,担心怕乌鲁木齐农垦总局招工名额满了,全国各地跑新疆的青年都去心似箭,绝大部分青年在郑州买特快票,尽快赶农垦总局。我们那个车厢几乎全是朝着一个方向、抱着一个目标的青年。那年我刚满30岁,这个年龄在整车厢中算较大的。20岁左右居多,男的占70%,女的30%,这些青年,一般都是敢闯敢干、胸怀大志、四海为家、不安于现状之人,如我最为典型。

车厢内热闹异常、气氛十分活泼,青年中大部分都是没结婚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两天的坐车相处,大家都熟悉了,火车座位是面对面的,男女对坐着,你看我眯眯笑,我看你也笑眯眯的,有些大胆的男青年就试探性半真半假地说开了:如果这次我们把工作找定了,你看我怎样?咱们成亲吧!对了,你俩很般配,好,太好了!周围的好事者齐声叫好!我这个在外闯荡多年,且结了婚的长者,也乐不可支,我附和着高兴地说“我当主婚人,那先要请预备客。”更有好事者都觉得还闹不过瘾, 大声吆喝着,抱一个,不抱不能表示诚意!呐喊声助威声一浪高过一浪……火车在深沉的夜里,在西北大地胸脯上狂奔,车内人声鼎沸,车外北风呼啸,狂风裹着沙粒,呼天盖地而来,沙粒拉打在火车上,发出嘭嘭嘭的响声,我小心冀冀地把玻璃窗开了一条缝,将手伸出去,沙粒打在手背上,犹如鸡啄在手上一样的痛。

经过六天六晚,凌晨两点,火车抵达乌鲁木齐车站。车站内灯光亮了再说,于是我们打算到人家走廊上睡一睡,刚走近一户人家,那大狗“旺旺”叫得十分吓人,我们再找第二户,仍然如此。这样,我们只好信步走了,好在走到一大车场,发现黄河牌的大货车停了几百辆,正是俗话说的:慌不择路、贫不择妻、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我们横躺在大车下,只把上半身遮着脚露在外,两个姑娘睡在我们的车附近,车站外黑茫茫一片,下了火车,人走散了,其中有四个青年跟着我不放,一是因我年纪大,二是我在外闯荡过多年,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我们下车后,不知乌鲁木齐在哪个方向,离火车站多远都不清楚,问别人也难,因为我们不会讲普通话,别人听不懂。二则行人来去匆匆,各有各的事,人家怕耽误时间不愿理我们。我想干脆明天再说,刚睡不到五分钟,哪家的狗“旺旺旺”的使劲叫起来,两姑娘吓得哇哇叫,赶紧爬到我们三个男的车下,于是五个人紧紧挨着睡了,七月的天气十分火热,每人穿一件衣服挨着睡都能感觉对方的体温,一姑娘紧挨着我睡,我根本没有半点非分之想,因正在火车上七

天七晚没睡了,我们在货车下倒头就睡,不一会进入梦乡,若司机天不亮来开车,我们五人会压去半截,真是老天保佑,大天亮司机还不来开车。

我们一行五人醒后爬起来用手稍稍拍打身上的泥巴灰尘,立即去找农垦总局,这时,我用纸写上:请问乌鲁木齐总局怎么走的字样,再去问人,人家一看就明白。当来到乌鲁木齐农垦局时,这里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在这里大集合了,据了解,每天有上万人奔赴于此地,这里交通受阻,车辆停开,嘈杂声鼎沸,我们要吃饭!我们要工作的喊声此起彼伏!农垦总局领导要求这些青年派几名代表出来与他们商谈,我也推介为代表之一,我是湖南洞口的,不会讲普通话,后农垦总局派了三名湖南老乡与我讲话,问我们为什么来新疆,在家里干什么工作的,我说,当时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新闻媒体大势报道,号召全国青年向上海知青学习,建设边疆,改造边疆,农垦总局那三名湖南老乡对我说:你们在家也可以学。不要跑到这里来,他们讲这些话根本是无稽之谈,全无逻辑。

后来跑新疆来的青年越来越多,真是人多为患。面对此情此景,农垦总局领导请示中央农垦部,当时王震任部长,他指示新疆方面,必须接待这些青年,至于经费之事先由新疆垫上,后来农垦部拨专款下来,为妥善处理这蜂拥而至影响全国的找工作之事,他们采取了权宜之计,由各地公安部门把当地来新疆找工作的青年劝说回家,买火车车票至火车终点站,每人发36元生活费。

怀着不甘的心情,我拂去了大西北沙漠的风尘,经受了冲动莽闯带来的挫折,仍然回到了生我养我踩满童年脚印的家乡。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袁通杰]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