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门户网

【梁文凌纪实散文选刊】①蹭 学 画

2023-11-01 16:33:47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梁文凌

1986年,原邵阳地区与邵阳市合并,我们市戏剧工作室搬到宝庆中路99号二楼,而陈西川大师的画室则设在四楼。大师年轻时与我大表姐他们那一摊是好朋友,经常一起聚会聊天,人多坐不下时,就移到隔壁我家聊。大师诙谐幽默,总用土得掉渣的邵阳话为他的气度增添风彩,所以他们一来我就挪不动步了,端张小板凳坐在旮旯里专注地听偷偷地乐。中间二十几年没见面了,他的性格还没变,那天,我带着女儿与他在大门口相遇,他张口便惊叹:“何得了呀!崽都咯大了,自己还像妹子嘎样哪!”奉承话说得不由人不哈哈,刹那间当真觉得蹉跎了几十年还有本钱在似的。

接着大师职业性地把深邃的目光转向女儿,问她几年级了,是不是想学画画?

这个陈伯乐呀,生怕有千里马流失江湖,逢人就要相一相,我忙告诉他,我们这位不是来学画画的,因暑假期间无人看管,放她一人在家又不踏实,带来上班的。他就说跟你上班不如放到楼上兴趣班学画画受些熏陶。我笑说已经报了写作、英语两个暑期班,再报财政要出赤字了。他便拉着小姑娘的手说今天跟陈老师走,不收你的钱。我忙推辞,只有群艺馆的子弟才能免费享受学习,不想坏了他们的规矩。“听他咯多做么子!一咂(个)院子里住,一栋楼里办公,不是一咂(个)单位,还是一咂(个)系统嘛!”他边说边拉着孩子上了楼。

16555789021873420_92.png

望着他俩的背影,我心里突然笑起来,以前陈大师收徒教画是不收钱的,后来上面提倡事业单位都要搞创收,群艺馆就较劲起来。他们既有资源又有生源还有场地,摇身转型办艺术培训,第三产业搞得风生水起,书记馆长自然在兄弟单位面前昂首气粗。世上有蹭钱蹭饭的,今天我女儿成蹭学画的啦!只是领导不讲情面老师却讲情缘,就让她蹭去吧!

过了些日子,便发现去楼上蹭学画的不只女儿一人,还有几位不是群艺馆的子弟,不过都没有突破“一个院子里住,一栋楼里办公”的标准。于是月亮圆了又缺,窗外的大树绿了又黄,时间在平衡中慢慢流淌,这一条好像就这么约定俗成了。

然而有一天,大师画室的备考班里又添了一位蹭学画的姑娘,是我们戏工室离休干部杨老的孙女。于“子弟”而言她掉下去了一辈,也不住在文化馆大院,本不合“蹭”的条件,却因为她的爸妈是下岗职工,家庭经济困难,想报考工艺美术专科,早点去社会扎根立脚,为父母分忧。心地善良的陈大师便免了她的学费,好让她心无旁骛专心学习。后来听说这样的困难学生陈大师也收了很多,“蹭学画”的标准自然也一再放宽,从“一个院子里住,一栋楼里办公”外延到了五湖四海。足见他多么希望这类孩子,也能有一双飞翔的翅膀,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圣经故事说,耶和华创造人的时候是按照自己的模样刻划出来的,他希望每个人都像他一样有爱心。他总对人们呼唤:“凡劳苦挑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宁。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我们内心柔和谦卑的陈大师,是耶和华刻划得最像他自己的人。

戏工室的子弟去楼上“蹭学画”的第三位,是著名剧作家许在民先生的小女儿许红。

许老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舞台剧作品《三里湾》在全国造成轰动效应而一举成名。文革期间,又因这部剧“歌颂中间人物”的资产阶级路线受到批判。许老一家从长沙省花鼓剧院被下放到邵阳接受改造。而邵阳文化局倒象得了个宝贝,把许老安排在邵阳花鼓剧团任编剧,他的子女也受到厚待,长大一个安排一个,许红中学毕业顺利进厂当了工人。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时的许红觉得与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相比,自己已经很幸运了,很快就恋爱结婚生子,安安心心在平和的日子里挥洒青春。可没想到后来会有个“落实政策”,许老从集体所有制的花鼓剧团调进事业单位戏剧工作室,临近退休还允许一个孩子顶替,让许红一下从“经济基础”跃进了“上层建筑”。

许红高是高兴,却不自在。在厂里她都可以指手划脚当师傅了,而戏剧工作室的剧本创作、戏曲音乐、舞台导演、地方戏研究哪一门专业对她来讲都是高墙,学吧,不知道门在哪里。无所适从的她上班不知道该干什么,总是举目四顾心茫然,随风东西类飘萍。幸好楼上有个西川画室,许红经常溜上去,一边释放自己的压抑、苦恼、迷茫、无奈,一边看人家学画画。

四楼画室走出过成千上万名学子,有国际画坛的名家,也有国内画界的领军人物,更有众多活跃在各行各业承上启下的专业美术中坚力量,西川画室无异于是他们心里的圣地。龙国武先生在他的文章里介绍说,陈大师之所以这么广泛被推崇,是因为在美术教学上非常有特点,他最看重素描的功底与否,特别强调这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画家前程和发展的关键,并强烈要求弟子们在素描上下功夫再下功夫!练习练习再练习!

我亦上过几次四楼,宽敞的大厅里不同的位置放着一些供素描练习的摆件,其中有几座大卫的石膏雕像。这些雕像体格雄伟健美,神情勇敢坚定,是一个外在和内在都体现着男性美的理想化身,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共同追求。若再仔细观看这位少年英雄,只见他怒目直视前方,眼睛里充满坚毅与刚强,肌肉起伏有力,身体中积蓄的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并显出高尚的神情和不可战胜的气概。我想,无论哪位在这里学绘画的学子,当他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捕捉住了英雄的坚强和意志,相信这些品格也会融入他们自己的骨髓。

许红就是在四楼开始拿起画笔,携着满满的求知欲望与自信,在岁月的长河里埋头加油充电,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心态平和,无人能扰。她知道她需要的一切都在路上。

实践再一次证明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后来戏工室、群艺馆合并,她浴火重生,成了培训部的骨干国画教师。

天地之大,有多少人能相遇?人海茫茫,又有多少能相知?

在此感恩我们与大师曾在一个院子里生活,曾在一栋楼里工作。

他是耶和华刻划出的最像他自己的人。

16570525312593732_92.png

作者简介:梁文凌,老三届知青,1968年冬插队绥宁县鹅公公社集体大队,1970年转点新邵县雀塘公社三塘冲大队,1972年返城工作。邵阳市戏剧研究室原主任,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袁通杰]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