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门户网

【梁文凌纪实散文选刊】③ 留住青春岁月的印痕

2023-11-01 22:19:2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梁文凌

五十多年前,我们邵阳四万多刚从学校出来的初、高中三届学生,背上简单的行囊,离开父母,离开家,分散到山区农村安家落户,从那里开始了艰难的人生之旅。广阔的天地里,有我们青春的追求、憧憬、梦想,也有迷惘、痛苦和失望。因为我们在那里滴过血、洒过汗,所以依然怀念那里的一草一木,眷念那里的山山水水,喜欢回忆可亲可爱的父老乡亲,咀嚼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然而,这些都成为了历史。而历史的长河极容易淹没人的记忆,当年的知青差不多都到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纪,再过些日子,下一辈邵阳人还会记得邵阳曾经的知识青年吗?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青春岁月的印痕,镌刻在历史的页面上永不消退呢?

22234710825247336_92.png

两年前,阅读了一篇《梦随风万里》的文章,介绍了上海知青不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知青纪念馆,还编撰了一本“中国知青图书要目”,颇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气势,将记录1700百万中国知青一代人足迹的2572种文学作品、回忆录、文献史料整理成知青书目,用文字留存历史,供后人评说。而且至今仍在继续这项工作。

上海《中国知青图书要目》竟有这么大的气场,我当时就想,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文献中,如果有我们邵阳知识青年的一席之地,也看得到邵阳知青的蹉跎岁月,是多么好啊!

可惜我只是这么想,而龙国武先生却早就致力在这么做了。

22241509389298906_92.png

龙国武先生是邵阳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创建人,他几十年奋斗不倦开创性的文化成果,为邵阳知青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坚强的基础。他曾作为主编的《中国知青纪念文集》,(封面设计为著名书画家刘人岛先生,序言撰写为著名作家梁晓生先生)已经在2011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但他还想筹划出版一部邵阳知青专著,将四万知识青年大起大落、独一无二的传奇人生经历编纂出来,把他们在人生苦旅中、与命运抗争中的人生故事记下来,将这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青春之歌录下来,成为一个跨越时空的话题,让后人知道历史的真相,然后,如一位领导所讲:从而可以在历史的回顾中认识和发展自己,在历史的分析中昭示现在和将来。

一个多么美好的设想,但却缺少资金。

不过,据说伴随知青存在的还有一种现象叫“知青情结”。就是知青们忘不了刻在记忆里的奋斗、磨难、爱与痛,无论是否在一起过,无论认识与否,只要一提知青,便会产生那种难以形容的亲切感,也正是这种微妙的情结,使知青们仍然保留着当初的纯真、执着、热情和正义,也容易使大家形成一张宽大而有韧性的人情网,让知青们在今天的社会上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度难关。

22250319268844047_92.png

上海知青活动搞得那么有声有色,想必就是用“知青情结”沟通1700万人的心,不停地唤起回忆,激励奋进。

同样,“知青情结”也打动了朱鹏涛这个中国好人的心,他对龙国武承诺,承担所有的出版费用,并亲自担任编辑部主任。形成一段“知青国武要行船,知青涛哥便送风。”的温馨知青佳话。

如果说三个点支撑一个面将更稳妥的话,邵阳市政协研究室原主任,省作协会员知青陈建湘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倾情加入,与龙国武一起免费担任编辑工作,这个班子便成了绝配!

22302063685356914_92.png

现在这本可以留给历史、供子孙后人以史为鉴、名叫《梦回青山》的书,带着墨香已经到了大家手上。它收录了邵阳市九县三区70位知青作者的作品,共42.8万字。它承载了邵阳知青青葱岁月的记忆,记录了他们在别无选择环境下的生活状况,对养育过自己的父老乡亲及山山水水的感恩,以及人生涅槃、浴火重生后的思考与反思。篇篇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篇篇都是人生感怀之歌。

22304881947248894_92.png

组稿期间,有幸被涛哥拉进了《梦回青山》组稿群当了旁听生。通过他们的微信交流,见证了他们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以及筹备发行座谈会议、甚至从发书到快递的工作全过程。他们严谨、认真、不畏艰辛、乐于付出的工作态度,让我常常感动地想象到,两位编辑先生的两双眼睛,在对42.8万字的70篇文章、20多首诗词、诗歌逐一进行编辑的时候,所面对的工作量也无疑是座大山。起码要整体浏览,正确掌握每一篇文章、诗词、诗歌的主旨意图,框架结构,语言风格,情感类别,便于编辑排版。更细致的当然是逐句检查是否流利通畅、合乎逻辑;逐字检查是否有拼写错误;逐个检查标点符号是否合理。还有错字,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最最容易让文章有“硬伤”的地方。一校42.8万字肯定不够,那么二校85.6万字。三校四校…….不知道他们究竟校了多少次,只觉得那种辛劳可意会,却不知再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感谢了。此外还有跑印刷、看清样等等无数繁琐杂事,都在时间的流逝中一一完成,以文字留住知青青春岁月的印痕做到了,他们三人的无私奉献也会牢牢印在我们四万知青人的心中。

22313151487312495_92.png

作者简介:梁文凌,老三届知青,1968年冬插队绥宁县鹅公公社集体大队,1970年转点新邵县雀塘公社三塘冲大队,1972年返城工作。邵阳市戏剧研究室原主任,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袁通杰]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