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持续调整高仓位私募占比下降 基金调整大类资产配置

2019-05-21 00:00:12    来源:天天基金网    访问:    

  近期,A股市场行情胶着,震荡调整之下,市场情绪浮动。在此市场环境下,私募机构特别是头部私募的一举一动,格外引人关注。为了应对近期市场的调整态势,部分私募机构特别是此前业绩表现较好的私募机构调整了仓位,在配置上也多集中到确定性较强的领域。此外,部分合同允许的私募产品,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也做了相应调整,以适应调整期的行情表现。

  调仓换股优化配置,私募“以变应变”

  虽然A股从4月下旬开始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调整,但多家头部私募依旧保持着相对较高的仓位水平。根据华润信托日前发布的CREFI(华润信托阳光私募股票多头指数)报告显示,在今年3月份多头私募平均仓位突破七成达到近一年以来的新高,虽然高仓位私募在4月份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平均仓位仍保持在七成以上。CREFI指数聚集了大量知名股票策略私募,一直以来都是市场观察头部私募仓位与配置的关键指标和重要参考。报告还显示,沪深300成分股配置比例创下近4年以来的新高,“食品、饮料与烟草”板块备受头部私募的青睐,在持仓比例上创下近几年来的历史新高。

  高仓位私募占比下降、头部私募持仓趋于集中等趋势,也延续到了市场震荡调整的5月。上海一家大型私募机构人士表示,公司部分产品在进入4月以来,已经降低了仓位,进入5月市场宽幅震荡之际,更是加快了仓位控制的脚步。“4月中旬以来,市场出现高位震荡之际,公司部分业绩表现突出的股票策略产品,就主动降低了仓位,背后的原因一是认为市场存在高位回调压力,二是在一季度的优异表现后,需要锁定部分收益。5月受环境影响,市场大幅急调,产品仓位调整加速,目前多维持在55%左右的股票仓位。”该私募机构人士表示。

  在持仓的分布上,私募机构在震荡市“抱团取暖”的情况也不少。此前,华夏未来资本表示,目前重点看好两类公司,一是在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新兴行业中寻找高成长企业,如光伏、5G、新兴消费等;二是在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市场空间广阔的行业中买入龙头企业,例如大众消费、金融服务、商贸零售等行业。“科技+消费,是我们的基本持仓,目前消费配置偏重,未来重点挖掘科技。消费行业的布局,是基于外资流入、公募配置和通胀预期等做出的,科技行业的投资,是看到了科技创新迅猛的发展势头,包括科创板的落地等等。”北京一家私募机构股票研究部人士表示。

  除了股票策略外,事件驱动策略、复合策略、组合基金、宏观策略等私募产品,也正在寻求自己舒适的市场“卡位”:包括大类资产配置的调整和投资标的的结构优化。京沪两地多家私募机构人士表示,公司部分产品面对目前市场的震荡走势,正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做好大类资产配置的调整,以适应变化中的市场。“变化中的市场宜用中短线思维,捕捉市场主流机会和具有爆发性的主题。当前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基调,对于其中确定性的机会也宜短不宜长。”有事件驱动策略私募投资经理直言。

  虽然进入5月以来,市场持续震荡调整,但是私募机构整体对市场中长期大势保持乐观。星石投资日前表示,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经济增速下滑压力是制约其的主要因素,而现在宏观调控政策也在寻找两者的平衡点。以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地产、基建等投资性行业,只需要注入充足的流动性,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已经转变,高端制造、产业升级将是明确的方向。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目前科创板、减税降费、退市制度等一系列改革都在稳步推进,助力新经济更好的发展,未来成长股将更具投资优势。(中国证券报)

  主流私募坚守优质白马蓝筹

  受消息面利空因素冲击,A股市场于5月初意外遭遇急速下跌,并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投资者对于A股前期已然触及历史大底的牛市预期。而上周(5月13日至17日)以来,随着市场情绪的修复,A股在沪综指2850点一线曾体现出一定的韧性,但仍未有效扭转弱势下探格局。

  现阶段,股票私募的操作亦出现剧烈分化。一方面,在5月初的急跌之后,部分私募选择逢高减仓,甚至是坚决离场;另一方面,市场“便宜的诱惑”依然成为部分私募长线看多A股的关键理由。整体来看,目前主流私募相对能够达成的共识,在于对部分优质白马蓝筹和高成长主题个股的看好。

  “公司最近的主要操作就是逢高减磅,择机尽快减仓。”上海一家成立逾10年、资产管理规模在20亿元左右的中型股票私募机构投资总监陈伟(化名),上周五收盘后向记者表示。4月下旬以来,随着A股市场上攻势头的“急刹”,以及以北上资金为代表的获利筹码抛售压力的增加,沪深两市主要股指纷纷出现深度下挫。而陈伟所在的这家私募机构,在4月下旬市场由强转弱之后,就开始逐步减仓离场。“回过头来看,‘五一’长假之前公司虽然对于市场春季攻势终结有一定预期,但整体减仓动作仍然不够坚决”,陈伟称,“这就造成了5月第一个交易日(5月6日)市场急跌之后,我们的某些减仓操作显得有些被动。”。

  陈伟表示,公司近期坚决离场的投资策略,主要来自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公司在2018年A股全年的大跌中,旗下多数股票私募产品的净值均出现25%-35%的大幅亏损,而今年一季度其管理的多数产品,凭借对工业大麻、5G、化工、猪肉等热点主题板块的参与,一度实现了超过40%的高收益,并在4月上旬一度将两只产品的净值大幅拉高至1元面值附近。以往的惨痛经历,更容易让他在近阶段市场的高位回调中落袋为安、见好就收。另一方面,对于4月下旬以来的市场运行,陈伟概括为“个股赚钱效应稀少而亏钱效应却在不断加重”,从顺势而为的角度,离场观望也在情理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记者从私募圈了解到的消息也显示,在当前A股市场阶段性由强转弱的背景下,离场观望的操作策略在不少股票私募,尤其是中小型私募机构中,已然“大行其道”。市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于流动性的担忧,正在成为部分私募看淡A股后市的关键理由。

  对于目前市场相对确定的个股机会,唐弢表示,虽然过往几年优质白马蓝筹一直是市场的宠儿,但是今年多只明星白马股“爆雷”的案例,也提醒长期价值投资者需要对白马蓝筹股有进一步的研究。另外,随着外部消息面利空影响的延续,未来中国必将在一些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上有所作为。“未来5G、芯片、云计算等这些能冲破国际技术壁垒的行业中,应当会有优秀的A股上市公司,出现长期高成长的投资机会”,唐弢称。(中国证券报)

  股票型私募如何应对“一元效应”

  所谓“一元效应”就是当投资基金,净值在1元附近时,最容易遇到赎回。如果建仓时下跌,后来回到1元附近,更是大幅赎回的时候。相信在上个3000点附近,即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左右成立的基金,如果2018年有下跌,现在回到面值附近,目前大概率会有赎回。

  在那个时点的投资者,或者也在思考“走,还是留”。这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来:在今年一季度私募证券产品业绩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却出现缩水。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为2.11万亿元,较2月底下降45亿元,较2018年年底下降1284亿元,下降幅度为5.73%。

  这是一个普遍且符合人性的现象。行为金融学把这叫作“锚定现象”:我们的头脑会通过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产生偏见——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已知数值作为“起始值”,而这个“起始值”会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这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投资人往往会将历史净值、历史业绩、自己投入成本作为“锚”。

  既然是客观存在的现象,那么私募如何应对呢?从现在的运作来看,基本上有两类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采用安全垫建仓。比如在1.02以下,20%的仓位,1.05以下50%的仓位,1.1元以上仓位的上限打开。这种方法有个好处就是大概率能把底线守住,不致于在市场超预期的回撤中措手不及。坏处也很明显,在上涨市场中净值涨得慢。假如遇到建仓时大涨,而后下跌调整的情形,很容易辛辛苦苦做到了1.1元以上,一夜回到解放前。从长远来看,控制仓位是损害投资收益的。同时,客户把钱交给基金经理,长期保持低仓位,也不符合买股票型基金的初衷。

  第二种方法,就是注重客户深入沟通,让客户明白和认可权益类产品的特点,让长期的钱进入权益类资产。随着私募的壮大,头部私募对这方面越来越重视。淡水泉、高毅的中后台人员占比超过50%。在对投资者的服务、信息披露上,做了很多工作。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有公众号,这些重视客户维护的公司做得都不错。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任一时候买入公募偏股型基金,持有一年正收益的概率为50%,如果持有3年,则上升到80%,年化收益均在20%左右。

  笔者曾经统计过从2001年12月31日到目前,在月频数据之下,投资者任意一个时点买入偏股型基金,持有一年正收益的概率70%左右,如果持有3年,则上升到80%左右。持有时间长,是应对风险的良好方法。考虑到私募的特点,持有3年正收益的概率更高。一个投资品的风险有多少,除了和买的品种有关,也和投资的期限相关。

  基金要不要赎回,有两层最大的逻辑。第一,市场大的环境不友好了,得赎。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曾开玩笑说:股市曾“预言了过去5次经济衰退中的9次”。经济学家的预测也不可靠。分析公司Ned Davis Research的研究表明,对于可追溯至1970年的7次经济衰退,经济学家(就共识而言)实际上一次都未预测出来。对于市场的预测是神做的事,倒不如把眼光放在能够把握的事情上,如估值水平等。第二个逻辑是基金变差了。这里面可能是基金经理变更,也可能是公司治理出问题,也有可能是投资方法失效了。

  对于私募公司而言,投资者沟通也是投资能力的一环。管理好客户的预期,力争客户的持有期和投资者的周期相契合。投资者购买基金的时候,也应该把眼光放在私募公司的管理能力、投资风格上面,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市场判断的上面。只有这样,投资者和私募公司才能双赢。(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杜嵩]
绿色出行
鲁冰花
中国网小记者
呵护地球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