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邻里守望,救在身边”志愿活动进校园,惠及大众保安全

2021-05-08 17:20:1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作者:岳承浩 戴剑清 曾凤伟

“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请大家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就近蹲在课桌、实验台的旁边或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紧急避险结束,全校师生立即向操场疏散”福安一中(新校区)全体师生正在组织地震紧急疏散演练。5月6日,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南平支队联合福安市防灾减灾委办公室、福安市应急管理局、白云应急救援队等单位,走进福安市第一中学开展森林防火宣传进校园、消防安全培训暨“邻里守望,救在身边”志愿服务活动,演练活动以“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为主题,旨在通过组织应急避震演练、紧急疏散演练、自救互救知识、灭火装备展示讲解、森林防火宣传及灭火器的操作与使用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全校师生对于森林防火常识认知及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升他们紧急避险意识、自救互救能力、防震减灾意识、震时应急及自救互救能力。

“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90多位教师、2200名学生全部冲到操场,用时1分36秒,全校师生无一伤亡……”而能够让大家在地震下成功脱险的原因就是从2005年开始,校长叶志平每学期都要在学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同时制定严密的地震紧急避险、紧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对学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这才使得全校师生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幸免于难。

这次活动共有3000多名师生参加,全体师生能够按照地震疏散演练方案的统一指令和要求,组织开展了应急避震演练、紧急疏散演练和自救互救知识等方面内容的演示。应急避震演练主要是预防当地震真的来临时,如何做到迅速、规范、有效的就地进行安全躲避;紧急疏散演练主要预防地震结束后,如何快速、有序的在不发生次生事故的前提下,撤离到安全地带进行躲避;自救互救方法讲座主要是预防在地震发生后或在撤离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应如何正确处理。

“演练过程中,全体师生都能够严格按照地震疏散演练方案要求,进行紧急避险和紧急疏散,确保了全体师生都有序撤离至安全地带,希望学校以后定期对学生们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同学们安全意识,并适时组织地震紧急疏散演练,确保同学们在真正遇到地震时,能够安全脱险。”福安市应急管理局干部黄佳佳在地震疏散演练结束后讲评时强调。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我们森林消防员在扑打森林火灾以及地震救援时所使用的灭火装备和地震救援装备……”。该支队福安大队指战员朱玉明正在向大家讲解森林灭火主战装备及地震救援装备。此次展示的装备除了风力灭火机、细水雾灭火机、组合工具等森林灭火装备之外,还专门展示了液压剪扩钳、液压顶撑器等地震救援装备。指战员对所展示的每一种装备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此次地震疏散演练,重点讲解在地震救援时,指战员在什么时机、什么情况下,使用特定地震救援装备,逐一进行操作演示。

装备展示讲解过程中,许多师生都对灭火及地震救援装备十分感兴趣,都主动上前询问装备性能及用途。“看着这些新颖的灭火及地震救援装备,种类多,分量足,在刚才的体验过程中,才真正体验到森林消防指战员肩上的‘分量’和责任,在危险面前,你们从不畏惧,总是义无反顾挡在我们的面前,你们辛苦了,你们都是最棒的!”一名高三学生在观摩后有感而发。

“当我们在工作或者生活当中遭遇突发火情时,我们可以迅速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使用时一定要对准火焰根部,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将火扑灭。”白云救援队队员林松正在边讲解边演示干粉灭火器操作与使用。众所周知,干粉灭火器无论在大家生活还是工作之中都随处可见,但很多人还没有真正掌握操作使用的方法,导致在发生突发火灾时,不能有效对火情进行处置。

为进一步让师生们能够更直观了解掌握灭火器及操作与使用,指战员还专门设置了模拟突发火灾的装置,将火点起,白云救援队队员林松现场演示灭火器操作使用,并指导多名师生练习和操作使用灭火器。在场师生纷纷表示:通过指战员对灭火器现场讲解及指导我们操作使用,我们不仅懂得了灭火器的操作与使用,更是锻炼了我们的胆量,我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遇到突发情况时,就能够沉着冷静去应对处置此类情况。

据悉,今年以来,该支队积极联合福安市防灾减灾委办公室、福安市应急管理局、闽东医院、白云应急救援队等单位,深入驻地企业、学校、社区等地持续开展“邻里守望,救在身边”生命安全系列宣传服务活动。并结合当下森林防火形势,同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向师生普及森林防火常识、展示灭火装备,进一步提升全体师生森林防火意识,让森林防火更深入人心。

活动开展以来,该支队始终秉持传承雷锋精神的宗旨,旨在强化全体人员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实现“邻里守望,救在身边”真正服务群众、帮助群众、惠及群众的总目标。

[责任编辑:庞钧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